Nature Communications|朴世龙院士团队揭示中国未来土地碳清除量与国家清单一致
01 摘要
中国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依赖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LULUCF) 部门,以及旨在加强碳清除的造林目标。然而,由于国家清单和科学评估之间的会计惯例不同,这些举措的确切封存潜力仍然不确定。在这里,我们使用空间明确的簿记模型、最先进的历史数据和国家造林目标,协调估计并重新评估截至 2100 年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通量。我们根据过去的造林工作模拟了 1994 年至 2018 年的 −0.24 ± 0.03 Gt C/yr碳汇,与国家清单非常一致。如果遵循并延长官方造林目标,到2060年,这一目标可能达到-0.35 ± 0.04 Gt C/ yr,抵消预期残余化石CO2排放量的43 ± 4%。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和林业在碳固存中的关键作用,但如果造林工作停止,其潜力将会下降,这凸显了其他部门减排以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性。
02 相关图表
图 1:通过不同方法估算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LULUCF) 人为碳通量的比较
图 2:森林扩张轨迹和相应的直接效应碳去除动态
图3:中国土地碳动态的历史和未来轨迹
图 4:2019-2100 年累积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LULUCF) 碳通量,按关键土地利用变化活动和过程进行详细细分
03 讨论
虽然中国的气候减缓承诺(例如国家自主贡献中概述的承诺)明确了植树造林目标,但需要对相应的碳清除潜力进行全面量化。我们的研究利用 OSCAR-中国模型将这些造林目标转化为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门的明确碳固存估计,从而填补了这一关键空白。然而,不应过分夸大造林的缓解潜力,对自然土地汇的人为占用也应极其谨慎。首先,扩大森林面积增强直接固碳的效果在时间上是有限的:一旦适合造林的可用面积被充分利用,碳汇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其次,随着全球减排努力的进展,间接碳去除的有效性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为它依赖于大气中的CO2水平,以及有害的气候影响和日益增加的营养限制 。因此,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和林业部门的碳清除潜力本质上是有限的,但不可忽视。
总的来说,我们的结果强调了通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和林业政策缓解气候变化的机会,但这一作用应被视为补充,仅为其他部门的深度脱碳提供时间。虽然我们的各种情景提供了造林潜力的概述,但它们并不能取代具体造林举措所需的细致入微的本地化规划。考虑到各地区不同的生态、气候和社会经济背景,这一点尤其重要。此外,考虑到陆基碳通量核算中的定义差距,各国专家和科学家必须齐心协力,加强监测、报告和核实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和林业部门碳通量的流程。
文献参考
He, Y., Piao, S., Ciais, P. et al. Future land carbon removals in China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inventory. Nat Commun 15, 10426 (2024).
2024年12月03日 08:00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