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实现碳中和?关于碳去除技术你想要的都在这了
许多气候行动倡导者表达了他们对于企业和政府不再缩减化石燃料排放,转而投靠碳去除技术的顾虑。正如Hausfather在推特上表达的那样:“推延节能减排只会在未来给机构和政府在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面对顾虑,IPCC报告清楚地表明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要在推广碳去除技术的同时持续努力地减少排放。报告还推荐政府应该在节能减排和碳去除两方面分别设立指标。目前欧盟已经在欧洲气候法提案中宣布了相关的计划措施。
Hausfather在推特上说: 即使碳去除技术的成本降至每吨50美元,地球气温升高1.5ºC后每再升高0.1ºC,我们就需要承担11万亿美元的债务
碳去除大致可以被分为两大途径:自然去碳和人工去碳。值得一提的是碳去除技术跟碳捕捉技术不同,碳捕捉关注的是从源头上制止碳进入大气,而碳去除技术关注的是去除已经存在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01「自然去碳」
自然去碳指的是通过自然过程吸收二氧化碳,碳汇包括森林、土壤、农作物等。这些自然过程可以自发进行,也可以通过人为方式被增强。美国自然保育联盟的Joseph Fargione和弗吉尼亚大学Stephanie Roe分别在2018年和2021年对碳去除技术进行了报道。他们对于天然碳汇碳发展前景的报道与美国国家科学院2019年的报告几乎一致,但这些研究在评估不同天然碳汇的能力和大小方面存在差异。
农业碳汇
自然去碳由于土地使用权、政治因素、自然危害等因素使最终的去碳量可能仅能达到预期的一半。如果我们还想要完成《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开展人工去碳就很有必要了。
人工去碳指的是基于工程和技术的去碳方案,其中讨论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几项技术包括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BECCS)和直接空气捕获技术(Direct air capture, DAC)。
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BECCS)是碳去除中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人工去碳技术。BECCS主要涉及到燃烧生物废料(生物废料主要源于农业,林业和市政资源)作为能源,并在燃烧过程中对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封存。因为生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所储存的碳被重新释放,这一步属于“净零排放”。利用碳捕获技术捕获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将其进一步压缩和冷却处理后被注入地质构造中永久储存,这一步属于“负排放”。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指出BECCS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达到40亿吨碳的去除量,并在美国境内以100美元每吨的成本去除5亿吨的碳。但由于燃烧生物质效率较低,大概只有燃烧煤炭的一半,目前市面上仅有一家公司在实际运营BECCS。
直接空气捕获和海洋去碳技术
直接空气捕获技术(Direct air capture, DAC) 指直接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后进行永久封存或利用。把碳储存在稳定的地质构造中确实是一种更可靠和永久的手段,但DAC通常需要使用鼓风机以过滤的方式捕获碳,这一手段非常耗能且价格昂贵。
碳去除技术的分类 图源美国国家科学院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最大程度上利用碳去除技术呢?IPCC报告提出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碳去除带来的效果有所不同。
短期来说,碳去除技术能够减少人类温室气体的净排放;中期尺度上,碳去除可以抵消某些工、农业活动、交通运输产生的排放从而帮助我们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长期尺度上,它可以降低大气中的碳含量,从而逐渐降低全球气温。
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指出大约有100到200亿吨的温室气体来自于难以根除的排放源。以这样的趋势发展,2050年我们每年预计需要去除100亿吨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会在2100年增长到200亿吨。许多碳去除专家们则表示他们对于减少化石燃料,尤其对于工业方面控制依旧保持乐观。Andrew Bergman和Anatoly Rinberg表示如果各个产业的脱碳成效都很显著的话,本世纪末仅会残存300亿吨难以消除的温室气体。
但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大气碳储量就像一个大的浴缸一样,一边人类不断的在燃烧化石能源给“浴缸”灌水,另一边碳去除计划竭尽全力为浴缸“放水”,要想阻止浴缸漫溢,进出两端都要加强力度管控或推进。
大气二氧化碳的浴缸比喻 图源M. May/Helmholtz-Zentrum Berlin
参考文献
-
美国国家科学院2019年报道原文https://nap.nationalacademies.org/catalog/25259/negative-emissions-technologies-and-reliable-sequestration-a-research-agenda -
美国自然保育联盟Joseph Fargione 2018年文章报道原文DOI: 10.1126/sciadv.aat1869 -
弗吉尼亚大学Stephanie Roe2021年文章报道原文DOI: 10.1111/gcb.15873
来源:华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