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言必行、行必果

 9月15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中国在面临极端气候变化的时候,还会完成自己设定的去碳化目标吗?”对此,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回应,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态度是坚定的。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言必行、行必果。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黄润秋表示,今年夏天,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遭遇的高温、干旱、洪水等灾害性天气,“让我们都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就在身边,也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2020年9月,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对我们是巨大的挑战。但这也充分彰显了我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黄润秋说。

黄润秋在会上表示,十年来,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十年的工作力度展示了中国的决心。

在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上,十年来,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8.5%下降到去年的5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了6.9个百分点,达到了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长了2.1倍,突破了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都是稳居世界第一的。

在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上,十年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是全球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的标准煤,少排放了29.4亿吨的二氧化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2021年达到352万辆,也是位居全球第一。

在持续提高碳汇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上,十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碳汇增长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销了我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我国发布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的建设试点。

此外,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一上线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截至昨天,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5亿吨,累计成交额85.59亿元。

黄润秋表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生效和顺利实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中国持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截至上个月底,累计安排超过12亿元人民币,签署13份合作文件,培训超过2000名发展中国家相关人员。

黄润秋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态度是坚定的。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言必行、行必果,我们将全面落实已经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碳中和专委会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S